您的位置: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索引号 001008003015002/2020-00072
组配分类 通知公告 发布机构 市发改委
成文日期 2020-08-1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关于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84号提案的答复函
时间:2020-08-13 15:50:51   来源: 浏览次数: 字号:[ ]

温发改提〔2020〕176号


洪振杰等三位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的提案》(政协提案第84号)收悉,你们指出的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提出的建议也十分中肯。经我委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经信局、市交通运输局进行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专业性强、创新活跃、产业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明显等特点,是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规划引领,创新工作载体,健全体制机制,全市生产性服务业稳步增长。主要取得三方面成效。

一是积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新兴行业发展。支持工业设计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设计水平领先的制造企业、工业设计企业创建各类设计创新载体,挖掘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经验和做法,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进中航天云网、阿里浙南中心、京东瑞安中心、紫光云等国内知名的科技信息企业。推动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国科大研究院实质性建设。温州(嘉定)科技创新园正式开园,入驻企业21家,入驻面积6000多平方米,包括17家企业研发中心、4家产业孵化团队。创建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1家、省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9家、省级众创空间54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6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414家。成功申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鹿城、乐清、龙湾三地列入“浙江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创建名单。

二是稳步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传统行业发展。建立总规模30亿元的上市企业稳健发展基金,全市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和信保基金累计承保金额超100亿元。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温州金改2.0起航,金融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19年温州23家文化企业上榜第四批浙江省成长型文化企业名单,入选数量全省第一。温州入选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中欧班列“义新欧”温州号顺利首发。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255个行政村入选省级电商专业村,数量居全省之首。温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浙江自贸区联动创新区、综合保税区成功获批,温州(鹿城)轻工产品交易中心获批国家市场采购方式试点。

三是扎实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育。开展了“世界青年科学家(温州)峰会”“中国·温州民营企业人才周”“全国巡回引才活动”等系列重大人才活动,全力破解企业引才聚才难问题。出台了历年来力度最强、系统完备的“人才新政40条”,将更多的人才政策资源精准投向企业人才。在全省率先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再造,形成“海外精英引进计划”“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计划”“新动能工程师引进计划”等四大计划,大力培育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了《温州市人才住房租售并举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大“以房引才”“以房留才”力度。开发上线“温州人才云平台”“温州人才APP”,推出人才“一卡通”专属信用卡,给予高层次人才出行贵宾服务待遇等12项专属服务。

下一步,我委将联合相关部门,高质量编制“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对标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突出服务业重点领域、智慧大交通、人才培育等方面,推动我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一、谋划提升温州城市首位度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首位度问题。今年以来,我委牵头研究“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把“首位度提升”作为我市“十四五”高水平推进现代化建设战略重点之一。一方面加强与台州、丽水、宁德等周边地市的合作对接,提升温州都市区在浙南闽北赣东区域的首位度;另一方面着力提升中心城区在温州都市区中的首位度。深入实施大都市区主中心一体化战略,以行政区划调整、产业新区整合提升、新一轮“大建大美”、TOD开发等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提升集聚功能,力争中心城区首位度与省内先进城市的差距显著缩小。一是聚焦做强都市区主中心,适时研究启动行政区划调整。二是围绕湾区经济提升发展,加快建设东部新区。三是以“两线三片多点”为示范引领,推动“大建大美”向“精建精美”提升、向“全域美”拓展。四是突出交通导向型开发,着力打造一批枢纽型、富有带动力的TOD区块。五是眼睛向内推进城中村、城边村拆改清零,深化城市有机更新。六是做好市区西优文章,打造以时尚轻工智造和山地生态新城为特色的“美丽后花园”。

二、加快发展服务业重点领域

(一)全面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以建设“智慧温州”为目标,大力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设立技术专项培育基金,加强沪温、杭温企业科技园区共建。鼓励有条件的信息技术企业加快向云服务提供商转型,帮助本地制造企业完成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顶层设计,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推进工业企业信息化改造。建设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深入推动“智慧温州”建设。

(二)全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围绕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加快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聚焦智能装备、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复制推广“双自联动”政策,强化市区联动,构建开放协同的科技创新承载区。完善科技金融服务,加快建设“科技服务超市”平台。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服务机构规模化发展。

(三)着力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大力发展以港口物流、航空物流、保税物流、电商物流为特色的现代物流,以“四港”联动发展为突破,着力培育壮大一批物流产业平台、领军企业。提速建设机场综合交通中心、航空物流园区、乐清湾物流园,发展多式联运、加密集装箱航线。加快提升现代物流园区能级,推进物流园区布局优化,吸引一批大型物流企业、国际货运代理、快递总部企业等进驻。

(四)深化发展金融服务业。进一步落实金融服务民营经济、金融对外开放、地方金融监管等方面的工作,打造金融产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深化金融综合改革,提升金融要素密度。发挥温州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的作用,加强与上海、杭州等城市的信息企业合作,搭建沪温、杭温科技金融合作平台。加强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区域城市的金融合作与对接,引导先进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到温州产业升级发展之中,做强做大温州长三角金融人才服务中心,优化金融人才土壤。

(五)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以温州民营经济发达、温商网络联盟为依托,重点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咨询策划等商务服务业,深化发展会计、审计、税务、法律、公证认证等其它商务服务业态,完善构建商务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充分利用温商优势,新建、更新一批精品商务楼宇和影响力大、辐射力强的商务服务集聚区。积极引进重点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会展、大型会议、高端论坛等落户温州,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专业展会,打造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品牌展会,努力把温州打造成为产城融合、产城一体的会展综合体。

三、全面构建智慧大交通体系

谋划推进新一轮“大干交通、干大交通”,进一步融入全国综合交通网络,提升对温州大都市区建设的支撑引领能力。围绕全面实现三个“1小时交通圈”。以“高铁贯通、高速加密、空港升级、海港拓展、轨道交通成网、枢纽联运、信息港联通”为重点突破口,加快构建外快内畅、互联互通、立体多元、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在铁路方面加快推进温州杭温铁路工程建设,打造省域“1小时交通圈”。在轨道交通方面,加紧建设市域铁路S2、S3线,构建温州大都市核心区沿海产业发展带快速联系通道。力争M1试验段年底开工。公路交通方面,加快建设瓯江北口大桥、金丽温高速东延线工程,推进市域“1小时交通圈”建设。航空交通方面,以温州龙湾国际机场为核心枢纽,联通国内、国际大通道,打造支撑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航空运输体系。

四、切实加大服务业政策支持和人才支撑

在服务业政策支持方面,进一步落实《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对金融业、工业设计、科技服务业、物流业等重点行业给予政策扶持。在人才吸引和培育方面,落实《关于高水平建设人才生态最优市的40条意见》,通过加强创新人才团队建设、加大人才创业项目扶持、完善人才服务机制、深化引才用才机制改革、推进人才平台建设等政策对引进各类人才和人才创业给予扶持。

最后,感谢你们对市发展改革委工作的支持。

联系人:林彦,联系电话:88960617,13867717889


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