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索引号 001008003015002/2020-00096
组配分类 通知公告 发布机构 市发改委
成文日期 2020-08-1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关于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016号提案的答复函
时间:2020-08-14 11:02:51   来源: 浏览次数: 字号:[ ]

温发改提〔2020〕201号


任一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关于融合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和未来社区,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的提案》(政协提案16号)已收悉,感谢您对未来社区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温州历史文化街区资源丰富,以主城区鹿城区为例,现有四大历史文化街区和一个历史地段,分别为五马墨池历史文化街区、庆年坊历史文化街区、朔门历史文化街区、城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和江心屿历史地段,总面积约141公顷,较好地保留了南市、东庙、西居、北埠、中子城的古城格局。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高度重视,持续加快瓯江两岸沿线、塘河两岸沿线、三垟湿地、中央绿轴、历史文化街区等“两线三片”、五大亮丽城市名片建设。多维度打造历史文化街区,既能提升城区首位度,又能让市民真正得到幸福感和获得感。在具体落实举措上,《提案》提出的建议深入而全面,为下阶段温州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推进提供了有益参考。

一、当前工作进展

近三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狠抓落实,以街区形态、文态、业态、生态提升为重点,高标准开展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如打造“一纵一横一环”五马历史文化街区,目前已成功修复五马街、蝉街、公园路的民国晚清建筑风貌。

(一)工程建设方面。我们谋划实施了10大重点工程项目,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额9511万元,占年度计划总投资的65%,剩余5个续建项目9月底将全部完工。下一步将全力推进解放街和五马商圈南片区二期(纱帽河、柴桥巷、登选坊等)工程,目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力争8月份进场施工。

(二)商业运营方面。一是有效整合公园路企业房产。鹿城区第一时间对接公园路沿街8家市级以上国有企事业单位,共同协商确定合作方式,并于5月初有效完成了41宗、总面积约9000平方米房产的资源整合工作。二是全速推进商业运营项目。公园路商业统一运营项目已于1月份完成招标,实现招商落地,并于4月份正式签订合同,目前已与48家国内外知名品牌商达成业态落位意向并缴纳意向金,确保国庆前实现满铺开业。同时,五马后巷已整合28间企业房产,正采用统一委托运营方式,打造温州后巷小吃一条街。三是全面加快业态优化进程。在五马街、蝉街等5条重点街巷成功推行业态审批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解放街、登选坊等16条周边街巷纳入审批范围,有效实现五马街区业态审批全覆盖,目前已有193间商铺实现优化升级。

(三)管理提升方面。一是抢抓创建机遇。以省级高品质步行街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拉高标杆,按照国家级标准设计街区交通、绿化、保洁等方面优化提升方案,目前正在对初步方案进一步深化,并同步开展立项等前期工作。二是实施智慧管理。结合“智慧大脑”综治平台建设,推动五马街区信息化管理系统整合,成功打造统一、高效的信息化智能指挥平台。目前,该平台已完成公安接入监控点位200个,新建功能型监控点位30个,部署人员定位设备40个,有效强化了街区综合管理服务能力。

二、重点历史文化街区(朔门历史街区)改造推进情况

(一)朔门历史街区改造。在李无文副市长主持的市级瓯江沿线开发建设专题会议上,确定了朔门历史街区三期改造规划。鹿城区政府按照一次征收、分步实施的原则,全力推进项目范围内的征迁工作。朔门历史街区一期工程包含望江路道路下穿和沿路第一排建筑物征收改造,由鹿城区政府作为项目建设业主,市城发集团负责代建,力争2021年2月底前开工建设,计划2022年12月底前建成投用。二期工程包含打绳巷以北区域、温州市第二中学和海坛山等,由市城发集团作为项目建设业主抓紧推进,项目建设资金由市城发集团承担,争取2020年底前完成征收工作,力争2021年底前开工建设,计划2023年底前建成投用。三期工程包含打绳巷以南至百里东路区域,目前正在前期论证阶段。朔门历史街区整体改造项目(含望江码头改造)将委托温州设计集团负责总体设计。

(二)温州市第二中学改造。鹿城区政府负责实施温州市第二中学至百里东路的通道建设项目,该项目所涉房屋征迁改造与二期工程同步,市城发集团负责代建。温州市第二中学地块采用局部改造方案,利用暑期实施地下停车场建设,由鹿城区政府牵头,市教育局配合协调落实温州市第二中学局部改造过渡期临时安置及招生政策调整。各有关单位将进一步完善朔门历史街区交通组织,尤其是温州市第二中学局部改造期间的交通组织,保障广大师生与周边群众出行方便。

(三)实现多规合一,融合推进未来社区和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目前温州未来社区试点虽并未落位于历史文化街区中,但未来社区场景配套设施打造的经验在朔门街区等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中可予以借鉴,从而有效提升历史文化街区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治理九大场景的公共配套水平。市资规、住建、交通、卫健、民政、商务等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积极参与到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中去。如在规划方面,要提前谋划,真正实现多规合一,全方位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品质。历史街区邻里文化场景打造方面,可以通过挖掘街区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历史文化主题展示馆,重现街区的历史文化记忆。在历史街区交通场景打造方面,可以考虑打造慢行交通,以特色慢行街,形成文化休闲特色游玩线路,串联各历史文化街区,形成商业休闲体验轴、历史文化回溯轴两大轴线。以朔门街区为例,解放街西侧确保机动车必要的通行空间,采取一定的交通宁静化措施提升慢行环境的同时,优化住宅区的交通环境。东侧以朔门街和打绳巷为轴,打造步行街区,限制机动车辆进入核心区域。历史街区范围内以机动车辆禁行为主,内部街巷改造为慢行专用通道。

三、下一步推进计划

整体推进历史街区保护和未来社区建设,整合市、区两级有效资源,搭建推进平台。融合未来社区九大场景建设,完善相关配套和制度,共同将历史街区打造成既承载瓯越历史文化、又活化古街区场景的城市单元,真正提升市民获得感和归属感。

(一)统筹推进,打破部门壁垒。一是落实属地责任。属地政府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主要责任部门,要成立工作专班,整体推进。以鹿城区为例,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管理办公室牵头负责历史街区的工程建设,属地街道负责业态提升、日常管理等工作,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文广新局等相关单位根据各自职能切实做好配合工作。其他职能部门要加强联动,按照各自职能分工提供落地方案。二是强化市区联动机制。市、区两级高度联动、密切配合,协同研究街道改建设计优化相关工作,解决工程推进难题。加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改造政策的研究与出台,尤其是建筑退让、原址重建、容积率转移、使用功能调整等要素支持政策。三是健全工程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工程项目生产调度例会和监理例会制度,定时召集相关人员研究解决设计、施工等各环节问题,解决地下管线迁改难、古建施工工艺难、旧材料收集难、工匠数量少等难题,有效保障工程推进。四是健全政策处理机制,明确职责、倒排时间,业主单位、属地街道、社区、职能站所等基层力量全力攻坚。

(二)融合打造未来社区和历史街区,构建和睦共治的邻里场景。文化旅游部门负责打造历史街区特色文化公园和街区文化设施,明确社区特色文化主题。如建造斗城遗韵(老城墙):华盖山南侧古城墙遗址是温州古城仅存的城墙遗址。此次重建城墙正处华盖山南麓,与仅存的古城墙遗址相连,旨在重现温州古城墙的原始风貌。前期,已完成城墙山脚平缓段施工,目前正在进行边坡处理和基础施工,预计9月份全面完工。住建部门负责优化设置历史街区“平台+管家”管理单元,其中社区封闭式管理空间单元不大于80米×80米。商务部门负责提升“5分钟生活圈”服务配套,建立多形式街区邻里服务与交往空间。民政部门负责构建街区积分体系,明确以积分换服务、参与社区治理等机制,鼓励居民积极参与邻里活动。

(三)融合打造未来社区和历史街区,构建终身学习的教育场景。卫生健康部门负责配置3岁以下养育托管点,专业托育员持证上岗。通过公建民营、幼托一体等方式,引入公益性、高端性等多层次托育机构,探索家庭式共享托育等新模式。教育部门负责做好与社区外义务教育资源衔接,扩大优质幼小资源覆盖面,推行小班化教学,打通社区与中小学近远程交互学习渠道。如朔门街区,就要做优做强瓦市小学和第二中学等百年名校,让历史文化街区文化传统得到传承,打造当地特色的文脉,让街区百姓能享受到能多的教育资源。引入城市书房等本土资源,加大历史街区的文化资源供给。依托智慧平台对接街区周边温州博物馆、温州美术馆等场馆资源,拓宽社区学习地图。

(四)融合打造未来社区和历史街区,构建全民康养的健康场景。体育部门负责在街区15分钟步行圈内配置健身场馆、球类场地等场所设施,5分钟步行圈配置室内、室外健身点。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在街区15分钟步行圈内打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升级版”。建立合营医疗综合体,促进温州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带动社区基层医疗机构护理能力提升。推动全市19个县域医共体、157个全专科联合门诊、38个市级基层特色科室(专科)和96个临床科室等优质医疗资源向历史街区区域倾斜配置,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民政部门负责在街区15分钟步行圈内配置街道级、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对社会养老机构给予租金减免等政策支持。积极探索“互联网+医养结合”服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充分利用全市423家养老机构、2794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1365个为老助残点等资源,为历史街区居民提供养老服务。

(五)融合打造未来社区和历史街区,构建开放共享的创业场景。人社部门负责因地制宜建设社区双创空间,根据社区布局、业态等条件灵活设计空间产品,打造高性价比办公场所。建立住房租售“定对象、限价格”的特色人才落户机制,配建人才公寓。在老旧城中村原址上,围绕以智慧城镇应用为主导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以“万物互联,自成一体”作为核心理念并结合智慧园区4.0共享化设计模式,打造具有互联共享、生命周期、绿色智慧的创新产业园项目。提供300个共享云协同办公工位,配建智能化共享设施,做适合不同创业者的空间分割,并定期举办创客学院论坛和培训。

(六)融合打造未来社区和历史街区,构建独具地方风貌的建筑场景。大数据局引导建立统一的社区数字化信息平台,实现社区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将CIM平台功能向城区拓展,运用到城区的联片开发建设。规划部门依照TOD导向,引导历史街区开发强度梯级分布、构建“疏密有致”、功能复合、地上地下综合利用、地下管廊集约规划的空间布局。住建部门基于地方风貌基底与城市肌理,打造社区文化标志建筑物(含构筑物)。如打造儒英咸集(儒英坊),温州三十六坊中的儒英坊就是现在的县学前(南起公园路,向北转西至兴文里止)。这里主要采用青砖干挂和艺术砼,并融入温州民居坡屋顶结构等方式进行改造,东侧则为一小广场,现外立面和地面铺装已基本完成,正在景观小品施工。

(七)融合打造未来社区和历史街区,打造“小街区、密路网”的交通场景。交通部门负责,在街区步行10分钟圈内配置公交站点,做到“小街区、密路网”,路口间距不超过300米。建立交通信息发布系统和平台;提供定制公交等个性化出行服务。建立智能停车系统,提供车位管理、停车引导等功能。通过共享停车提高车位利用率,实现5分钟取停车。以朔门街区为例,解放街西侧确保机动车必要的通行空间,采取一定的交通宁静化措施提升慢行环境的同时,优化住宅区的交通环境。东侧以朔门街和打绳巷为轴,打造步行街区,限制机动车辆进入核心区域。历史街区范围内以机动车辆禁行为主,内部街巷改造为慢行专用通道。

(八)融合打造未来社区和历史街区,打造节能高效的低碳场景。能源部门负责保留建筑进行集中供热(暖)供冷改造,采用“热泵+蓄冷储热”技术,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预留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应用接口,构建近零碳能源利用体系。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促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促进分质供水,提高雨水和中水资源化利用。

(九)融合打造未来社区和历史街区,打造智慧创新的服务场景。在历史街区先试先行“五禁三审批”“诚信积分管理办法”等创新制度,如鹿城区整合公安、交警、执法、市监等职能部门力量开展联合执法,今年上半年已累计处罚出店经营和占道堆放438次,审核店招53家,有效树立了管理有序、诚信经营、服务优良的街区形象。在历史街区导入智慧社区服务平台,社区居民端和社区管理端联动,打破市与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壁垒。探索“平台+管家”模式,开放社区平台与场景应用方对接,鼓励应用服务商进驻历史街区,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服务。

(十)融合打造未来社区和历史街区,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治理场景。街区基层建立党建引领的治理机制,深化社区治理体制改革,构建街区综合运营体系。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社区事务,街区事务多元化参与治理。建立有效可行的社区自治机制,配置街区议事会、街区客厅等空间载体。建设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建立联合调解机制。政务服务局依托智慧平台,促进“基层治理四平台”整合优化提升,建设一定规模的社区服务大厅,设置无差别受理窗口,推进精益化政务流程,实现社工任务清单化。

下阶段,我委将继续联同财政、文化旅游部门及属地政府,融合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和未来社区,为温州中心城区建设贡献力量。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联系人:周瑞,联系电话:88969322,15858517427


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