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市委组织部、人事局、财政局、援建办共同召开的对口支援干部春节慰问座谈会于元月21日召开。会议上对口支援西藏、新疆、青海、青川的干部欢聚一堂、共享经验、共谋发展。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王益琪在会上讲话。
受市委、市政府委托,王益琪副部长向全体对口支援干部及其家属致以新春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他说,过去一年,我市对口支援干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发扬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拼敢赢的精神,从对口支援地区的实际出发,扎实推进对口支援各项工作,为促进对口支援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提高干部整体素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树立了温州的良好形象。
王益琪强调,对口支援工作任务艰巨而光荣,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温州市委十届十次(扩大)会议精神,在注意身体,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开创对口支援工作新局面;珍惜对口支援工作的宝贵机遇,加强锻炼、积极作为,自觉在艰苦环境中磨练自己、经受考验,不断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个人的综合素质,奋发有为地在各自岗位创业绩。
各工作队领队在会上发言,各领队汇报了受援地的基本情况,回顾了在受援地开展援建工作的经历,介绍了援建工作基本情况,一致认为温州对口支援干部能严格遵守纪律、不辱使命、团结敬业、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大力弘扬温州人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展示温州和温州干部的良好形象。原温州市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指挥长、市侨办主任鲍卫翔说,指挥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指示精神,团结协作、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忘我工作,克服余震不断、洪水塌方、气候恶劣、停水停电等困难,按时完成援建项目67个(计子项目143个),总投资约6.9亿元,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援建任务,为解决青溪镇灾区群众生活、生产困难,改善发展、建设条件作出了重大贡献。温州市援建指挥部板房基地作为援建纪念的基地被保留下来。
会上,各领队交流了经验体会。原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的干部、瑞安市副市长冯金考说,在对口支援工作中,援建干部要把好大局、当好参谋、当好桥梁、带好队伍。对口支援新疆拜城县指挥部指挥长、市政府副秘书长连新良深有感触地说,科学援疆是前提;支援方与受援方形成共识是基础;后方有力支持是保证;援疆干部的政治热情和民族感情是工作的动力。所以援疆干部,在外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特别是在阿克苏地区“8.19”事件之后,经受住了考验,干出了成绩。
各领队还对对口支援工作提出了建议意见。第六批援藏干部代表、嘉黎县委书记郑建忠提出,希望市里能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各部门间协调工作,增进两地交流。第一批援青干部、格尔木市常委、副市长郑文东提出,希望尽快搭建两地经济协作平台,加强干部人才队伍援助工作,加大经贸交流协调服务力度。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事局局长陈进达主持座谈会,市人事局副局长陈玉多,市财政局副局长胡正武,市发改委副主任、市援建办专职副主任朱荣娒参加了慰问座谈会。
代表发言摘要:
和田位于新疆最南端,总面积24.78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33.3%,沙漠戈壁占63%,绿洲仅占3.7%,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5亩。和田气候干燥,年均降雨量不足35毫米,多风沙,每年浮尘天气在220天以上,其中浓浮天气在60天左右。和田经济社会发展非常滞后,2009年地区财政自给率仅为8%,农牧民人均年收入为2667元,停水、停电现象经常发生。和田是一个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艰苦地区。
温州市第六批援疆干部共9人,其中:行政干部3人、专业技术人员6人。自2008年8月进疆以来,坚持学习和实践“天山雪松、绿洲白杨、戈壁红柳、沙漠胡杨”精神,以困苦生活磨炼意志、镕炼品质,克服困难,牢记使命,扎实工作,真正做到“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艰苦”,保障了援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经受艰苦环境的特殊镕炼和“7•5”事件的严峻考验,意志上更加坚强,政治上更加成熟。和田历来是“三股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2008年以来,发生了多起刺杀汉人的暴力犯罪案件,特别是2009年在乌鲁木齐市发生的“7•5事件,更是给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面对复杂的形势,我们迅速行动,积极应对。一是认清事件的真相,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启动援疆干部内部管理应急预案,确保自身安全。三是加强联系和沟通协调,确保既定援疆工作任务不因“7•5”事件而耽误。
二、贯彻落实赵洪祝书记“四个不变”讲话精神,牢记使命,努力完成对口支援任务。从和田及民丰实际出发,注重民生保障的要求,以解决“就学难、就医难、就业难”为重点,完成了第六批对口援建民丰县的8个项目(涉及温州3个),落实省财政项目资金1700万元,落实各市、县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项目资金2135.5万元(其中温州1071万元)。通过传、帮、带,积极传输先进的工作理念,推动了受援单位总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努力增强当地“造血”功能。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和田与内地交流合作的平台。通过援疆干部的牵线搭桥,数十批次浙江客商来和田及民丰洽谈投资事宜,达成投资意向1亿余元,确定投资项目4个。
三、强化队伍建设,始终保持浙江、温州援疆干部的良好形象,为家乡人民增光添彩。两年半以来,我们始终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注重维护浙江援疆干部整体形象。完善规章制度,严格干部队伍管理。开展主题教育,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先后组织“援疆精神”大讨论、“如何在特殊时期、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接受考验”等主题教育活动,确保援疆干部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力度不减。组织联谊和扶贫助困活动,增进与当地干部群众的感情。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深受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
四、珍惜援疆成果,以更高的热情、更大的干劲,在新的岗位上作出更大的贡献。我市第六批援疆干部经受了艰苦环境的磨炼和“7•5”事件的考验,“得到了在浙江得不到的特殊锻炼”。增强了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培养了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提高了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发扬了关注民生和服务基层的良好作风。两年半的援疆生涯虽然短暂,但富有意义,是我们人生的一次十分重要的经历,我们将永生珍藏。
(原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县委副书记、瑞安市副市长冯金考发言摘要)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对口援建的部署, 2008年8月,市委、市政府组建温州市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并于8月26日入川,负责援建青溪片区一镇两乡(青溪镇、桥楼乡、三锅乡)。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指挥部的坚强领导下,指挥部班子团结带领全体援建干部发扬浙江“四四五”援建精神,发扬“五干”和“五加二、白加黑”作风,克服余震不断、洪水塌方、气候恶劣、停水停电等困难,紧紧围绕“生存与发展并重,当前与长远结合”的指导思想,本着以“输血”提升“造血”功能的理念,坚持科学援建,完成援建项目67个(计子项目143个)、总投资约6.9亿元。实现了中央提出的“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实现了三个心愿:一是实现了市委、市政府和790万温州人民帮助灾区“重建新家园、过上新生活”的心愿,使灾区群众收入增长了3倍;二是实现了3万多青溪片区群众“改善乡镇面貌、提升发展环境”的心愿,片区基础设施向前推进了30年;三是实现了“为灾区人民造福、为家乡人民争光”的心愿,全体援建干部的实际行动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认可。市本级指挥部板房基地是唯一保留下来作为援建纪念的基地。
两年来,共建设中小学、幼儿园6所,场镇供水厂4座,卫生院3所,农贸市场3个,安居小区2个,等级公路54公里,建成了市政道路、防洪堤、社会福利中心、汽车客运站、川浙交流中心等项目。完成片区农房维修加固3341户、农房重建5599户,修复引水渠12条,建设农村饮用水工程42个点、通村公路34公里,解决了片区19个偏远山村、1.6万人饮水难、行路难,还修建了爱心公园、各类桥梁、文化广场、停车场等项目。实施产业项目16个,建成三锅乡“浙川农业共建区”、桥楼乡200万袋食用菌种植培训基地、青溪镇22亩稻田养鱼示范基地和万亩核桃种植基地等一批产业项目。同时,注重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引导温州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灾区产业援建与合作交流,促成上陡门清风社区与青溪社区、龙湾区坦头村与阴平村结对,温州市旅游局与青川县政府旅游协作,在广元市建立800万元“慈善爱心基金”。温州援建已成为一支永远撤不走的力量,助推灾区的长远发展。
温州市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能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和温州人民交托的各项援建任务,实现走在全省前列的预定目标得益于:(一)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是援建工作取得全面胜利的重要保证。(二)温州后方的倾力支持是援建工作取得全面胜利的力量源泉。(三)科学的援建机制是援建工作取得全面胜利的前提。(四)广大援建干部的无私奉献是援建工作取得全面胜利的关键所在。(五)当地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是援建工作取得全面胜利的基础。
(原温州市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指挥长、市侨办主任鲍卫翔)
温州市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拜城县指挥部半年多来的工作情况,概括为“五个最、五个进一步、四个切实、五个下功夫”。
新一轮援疆工作特点为“五个最”:一是构建最特殊。指挥部是一个处级单位,在异地开展工作,接受“三方领导”(温州市委、省援疆指挥部是直接领导、自觉接受当地党委领导)。二是规模最大。指挥部共有援疆党政干部10名,专业技术人才16名,共计26名成员。第三,任务最重。新一轮援疆不仅仅是干部援疆,而是全面援疆,综合援疆,不仅有交支票工程,也有交钥匙工程。第四,要求最高。指挥部的工作必须按照中央浙江省委和当地党委各项任务要求进行严格的考核。第五,路途最遥远。温州到拜城直线距离近5000公里,从温州出发到受援地拜城,一路上需要转机转车,旅程至少需要2天。
半年来,对口支援工作初步取得良好效果,可概括为五个“进一步”:一是进一步深化了认识,坚定支援边疆的信心和决心,充分认识到对口支援工作责任重大。二是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做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干部人才援助为支点,以教育扶持为要点,以产业发展为亮点和“三个为主”;“四个突出”;以及“三个提前、三个覆盖、三个提高”的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三是进一步密切了工作关系,建立了“两结合”工作机制。四是进一步规范了管理,按照“目标任务项目化、项目选择程序化、项目审批规范化、项目管理制度化”的要求,始终坚持工程质量和安全第一,严格执行制度,强化检查监督,确保资金安全、工程安全、干部安全。五是进一步经受了考验,半年多以来,特别是阿克苏地区“8.19”事件之后,指挥部干部进一步强化整体意识、安全意识,克服生活、工作、语言等方面的困难,经受住了从优越条件到艰苦条件、从熟悉岗位到陌生岗位、从家庭生活到单身生活、从浙江人到拜城人“四大转变”的考验。
具体工作方面,做到四个切实:一是求真务实,切实推进了先期启动项目的建设。指挥部2010年先期启动两个项目,温拜新星幼儿园,总投资1200万,预计明年7月底前竣工。温拜同心小区(即拜城县棚户区富民安居改造工程)15幢住房已竣工验收交付使用,175户居民已经领取钥匙,近50户居民于年内入住,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最直接、最紧迫的问题。二是科学谋划,切实做好了2011年援建项目的安排。编制2011年项目实施计划工作,计划实施16个项目(含省统筹的民生项目),计划投资2.29亿元,拟申请浙江温州援助资金10218万元(不含2010年已安排的援助资金)。三是精心组织,切实抓住了产业对接的亮点。以省市领导率团进疆考察活动为契机,大力宣传,积极协调,进一步促成了温商企业掀起投资新疆的新高潮。8月初,温州市赵一德市长进疆调研,指挥部联系温籍企业家40多人随团参与调研考察活动,现场落实签约项目10个,意向投资金额19.8亿元。促成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专门发文印发了《温州市援疆(拜城县)农产品经贸合作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为温州商人赴新疆特别是拜城县开发农业产业经贸合作提供了坚强的政策保障。四是积级协调,切实把握了智力扶持的重点。
下一步工作,将在五方面下功夫:一是在民生项目上下功夫。二是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三是在人才援疆上下功夫。四是在教育科技上下功夫。五是在沟通协调上下功夫。
(对口支援新疆拜城县指挥部指挥长、市政府副秘书长连新良发言摘要)
根据组织安排,2010年8月,作为浙江省的援青干部,我到格尔木市工作,任市委常委、副市长,协助市长负责商贸流通、水利、林业等方面的工作,为促进格尔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进行了不懈努力。
一、努力提升综合素质,快速适应新的环境
坚持以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坚持以科学的思路谋划工作。坚持以优良的作风树立形象。克服高原高海拔严重缺氧、低温严寒的恶劣自然环境,始终坚持在工作一线,做到在困难中不退缩、在矛盾中不回避,战胜自我心理、身体方面的困难。
二、始终坚持埋头苦干,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把格尔木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以高昂的工作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前瞻的思路抓好防洪体系建设,以负责的态度抓好造林绿化工程,以坚定的信心谋划三产未来发展。
三、关于切实加强援青工作的建议
(一)尽快搭建两地经济协作平台。温州经济发展水平高、民营资本实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强,格尔木资源富集、发展势头强劲,两地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建议尽快搭建两地政府间的经济协作平台。
(二)加强干部人才队伍援助工作。格尔木市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建议温州市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在党政干部、教育师资力量、医药卫生专业人才交流培训方面,对格尔木市予以重点支持。
(三)加大经贸交流协调服务力度。格尔木市是青海省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2011年,格尔木市确定的地区生产总值增幅预期目标为20%、地方财政增幅预期目标为21%。为实现这一目标,格尔木市将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并将来温州开展经济合作、招商引资活动,请市委、市政府予以大力支持。
(第一批援青干部、格尔木市常委、副市长郑文东发言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