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的拜城县,从机场到县城的公路旁漆着一条大标语:“衷心感谢浙江省温州市的无私援助”。温州援疆工作者两年来的付出,都浓缩在当地人的这句感谢中。
2010年5月,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温州对口支援拜城县。两年多来,我市共派出55名党政干部和教师、医生等专业技术人员。截至目前,温州对口援建工作已安排援助资金2.1亿元,实施项目21个,涵盖了安居富民、定居兴牧、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方方面面。温州援疆工作者创造的“温拜模式”被当地人津津乐道。
“我们是来做事的,不是来做客的”
9月初,温州媒体采风团抵达位于天山南麓的阿克苏机场。温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温州援疆指挥部指挥长连新良接待了采风团一行。
“利用温州商人遍布新疆这一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力促政府援疆为政府加温州人互动援建,变输血为造血,变援建为合作……”这是连新良两年多来的心得。截至今年8月底,援建工作新建项目百分之百开工,续建项目百分之百完工、计划投资任务百分之百完成,援助资金百分之百到位。
除了规定项目,连新良还有一系列自选动作。去年8月,拜城与温州开展合作办学,“温州大学拜城实验高中”应运而生,温州增派11名教师充实力量。不久前,温州还派出35名在职省级特级教师,在拜城举办了25场学科专题讲座。
连新良说,“我们是来做事的,不是来做客的。刚到那会儿,我用一个月的时间跑遍16个乡镇,最远的乡镇在120公里外。”连新良带领着一群援疆工作者,用实践创造了温拜模式。
拜城县委组织部长张耘收称,拜城人民衷心感谢温州的支持和帮助,温州援疆干部探索出来的温拜援建模式,是用心血和真情凝聚的。
全家总动员来边疆支教
温州大学拜城实验高中是一所新办的学校,温州不少年轻教师,毅然选择来边疆支教。
其中有一对伉俪,带着3岁的女儿,全家总动员来到这里。乐清白象中学的教师黄期朋、陈柳莺夫妇,一个教政治,一个教英语。黄期朋去年得知要增派援疆教师的消息后,一看条件,刚好缺政治和英语教师。“这好像是特意为我们安排的。”黄期朋回家后就问妻子:“要不要去新疆?”
陈柳莺陷入了犹豫:这一去就是两年,孩子还这么小,给老人带,又怕他们劳累。第二天,他们定下主意:带着孩子一起去新疆。
“老人家反对很厉害,但我们坚持成行。”黄期朋说,刚到新疆的那段日子,由于不适应这里的干燥气候,全家人都水土不服,尤其是女儿妞妞,得了咽喉病。
他们的家就安在学校的宿舍里,面积10来个平方,墙上贴着一个“静”字。现在,夫妻俩是他们学科的带头人,黄期朋还发动老家的亲戚朋友,与5名维吾尔族的新疆学生结对,每月定额汇钱资助他们学习、生活。
3岁的女儿妞妞,被学校的老师们称为“小援疆”,她早已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小妞妞说,自己现在有两个家,一个在新疆,一个在温州,“过年的时候去另一个家,过完年就回这个家。”
平阳老商人的拜城义举
在拜城,还有一批温州商人,默默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并用善举,回报当地。
今年60岁的林垂午是平阳人,他是拜城县新兴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就到这里创业,如今在当地颇有影响力,是拜城县政协常委、阿克苏劳动模范、新疆关爱员工民营企业家、自治区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林垂午先后拿出1000万元资助灾区和困难群众,200万元捐助幼儿园。
当温州对口援建拜城后,林垂午找到连新良,主动提出要出资建五星级宾馆。他说:“拜城是我的第二故乡。当地还没有五星级宾馆,我要建一所具有江南风情的高档宾馆,来回报社会。”
五星级宾馆投资额大,在拜城不一定有市场。他的这个打算,很快遭到了子女反对。身边的生意伙伴也认为他“老糊涂”了。
而在林垂午看来,“没有新疆,就没有我现在的财富。人要懂得知恩图报,拜城有了五星级酒店,才能进一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我要带这个头。”就这样,在林垂午的坚持下,投资3亿元的酒店项目今年已正式破土动工。记者 胡建国
温州援建的部分项目
温拜新星双语幼儿园
占地约17亩,办学规模24个班,可容纳500名幼儿,总建筑面积4821平方米,一幢三层框架结构的综合楼及室外配套活动场所。概算投资1278万元,由温州市全额援建。该工程于2010年10月开工,2011年8月竣工,同年9月份招生开学。
温拜同心小区
总占地面积10386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3440平方米,共建保障性住房29幢944套,分三期实施。温州市援助资金补助3600万元。该工程于2010年6月开工,至2011年底已完成一期和二期工程,并入住480多户。
赛里木镇安居富民示范点
项目占地面积约175亩,总建筑面积6028平方米,示范安居房100套,同时完善配套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温州市援助资金补助460万元。该工程于2011年3月开工建设,计划今年年底全部完工。
农业高效节水滴灌工程
增加有效灌溉面积4868亩,受益农户达500户。温州市援助资金补助309万元。项目于2011年3月开工,5月底完工。项目投入使用后,节水90万立方米,增产1750吨,增收2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