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一批批满怀着激情和责任、智慧和汗水的创业者,从祖国东海之滨的浙江涌入西部边陲的阿克苏,开始书写新一轮对口支援的恢弘篇章。
短短两年来,按照“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亮点、以促进受援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落脚点”的援疆总体要求,安居富民、饮水安全、村舍光明、“双语”育才、“健康普惠”等一批批援疆项目让阿克苏百万群众品尝着援疆的丰硕果实;建设园区、引进浙商、洽谈项目、产业转移、金融合作等一个个落地开花的产业合作项目为阿克苏跨越式发展添砖加瓦;干部双向挂职、高校毕业生赴浙培养、支医支教支农、“双语教师”培训等一项项智力援助工程为阿克苏跨越式发展积聚力量。
从托峰脚下到塔河两岸,“浙江力量”推动阿克苏焕发新的激情与斗志,谱写出一曲曲奋发崛起的华彩乐章。
项目援建
“浙江温暖”洋溢阿克苏
“雪山哟,霞光万丈,雅鲁藏布江翻波浪,高原春光无限好,叫我怎能不歌唱……” 7月24日,杭州援建阿克苏市社会福利中心娱乐室里传出一阵悠扬婉转的歌声。唱歌的人叫胡香富,今年66岁。3年前,因唯一的女儿精神分裂被送到了精神病医院后,只留下了他孤苦伶仃的一个人。今年5月30日,由杭州市全额投入4500万元、按照“新疆一流、南疆最好”标准兴建的阿克苏市社会福利中心启用后,老人就住了进来。
“在这里,一日三餐饮有保证,衣食起居有人管,最贴心的是还有健身房、图书室、娱乐室……没事了和老伙伴们唱唱歌、看看书、玩玩牌什么的,日子过的舒心的很。”胡香富老人说,福利院的老人和孩子们打心眼里感激党和政府,感激援疆的浙江“亲人”。
胡香富老人是浙江援疆项目受益者。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浙江省按照“服务经济、服务社会、造福百姓、改善民生”的原则,已安排援疆资金1.42亿元实施以新建社会福利院和农村敬老院为主的“关爱温暖”工程9个,可让阿克苏近千余名老人安享幸福晚年,孤儿拥有温暖的家。
“按照‘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亮点、以促进受援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落脚点’的浙江援疆总体要求,两年来,浙江省在对口援助的阿克苏地区和兵团农一师力推进和实施了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重点的“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双语”育才、“城乡饮水安全”、“健康普惠”、“农牧民增收”、“关爱温暖”、“社区阵地”建设等七大民生工程,让受援地群众尽享援疆成果。”地委副书记、浙江省援疆指挥部指挥长、党委书记裘东耀介绍说。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两年来,在“七大民生工程”惠泽下,阿克苏地区26333户群众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安居富民房,33499人掌握了“双语”拓宽了就业渠道,10.1万户、45.2万名群众喝上了清洁方便的自来水,6.62万户农牧民受益受惠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39个社区、乡镇实现了基层阵地旧貌换新颜……
穷村换新颜,戈壁变绿洲,援疆大笔在阿克苏大地书写传奇。据统计,过去两年来,浙江省已下达对口支援阿克苏地区和兵团农一师项目256项(其中47个智力项目含169个子项目),计划总投资89.51亿元,安排援助资金33.71亿元(含各市专项前期经费0.20亿元和产业园资金3亿元)。截至6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68.63亿元,到位援助资金28.25亿元,开工项目235个,完工项目129个。其中,民生服务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21亿元,完工项目94个。项目完成投资额、完工项目数、全额投资“交钥匙”项目量在全国19个援建省市指挥部中名列前茅。
一个个援疆项目,犹如一缕缕温暖的阳光,照热了阿克苏群众的心。曾饱尝无电之苦的阿瓦提县阿依巴格乡玉斯屯克阿依库勒村农民艾买尔•赛买提高兴地说:“如今有电了,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这要感谢绍兴援疆干部。”
“告别土坯房、泥巴路,用上水和电,过上幸福的好日子,最想感激的就是湖州来的亲人。”住进湖州市援助柯坪县玉斯屯库木艾日克村安居富民房的农民米吉提•托乎提说。
就读于金华市援建的温宿二中,维吾尔族学生艾丽非热说:“教学楼宽敞明亮了,还有了学生食堂。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吃饭问题了。最高兴的是浙江来的老师用多媒体给我们上课,很生动,感觉学习是件特别快乐的事情。”
搬进衢州援建乌什县阿恰塔格乡中心小学教师周转房的特岗教师哈丽代姆•阿不力克木说:“有了教师周转房,我愿意在村里扎根了。”
说起丽水市援建新和县的尤鲁都斯巴格镇卫生院,院长艾伊瓦尔•库尔拜高兴不已。他说:“原来我们这个乡镇卫生院条件差,病号多,床位少。很多时候病号住不上院,家属病人着急,医生护士更着急,如今浙江丽水援疆指挥部给我们盖了住院部,这些问题全解决了。”
“嘉兴援疆干部真正把我们当亲人!”家住沙雅县努尔巴克乡苏盖提托喀依村村民阿不都热依木•罗合曼说,这几年一直饮用的是不达标的苦咸水,自从嘉兴市对口支援沙雅县城乡饮水工程启用后,大家才喝上甘甜可口的自来水。
库车县传统大棚蔬菜种植村——齐乃巴格村党支部书记哈斯木•肉孜兴奋地说,村里有了宁波援建的育苗中心后,设施农业生产水平又可以上一个台阶了。
“感谢温州人民的援建情谊,让孩子在这样好的幼儿园学习,我们家长放心。”温州市援建拜城县新星双语幼儿园让拜城县干部张彦平深感安慰。
近日,在舟山援疆干部帮扶下圆梦的阿克苏残疾女孩麦尔哈巴•亚库普说:“我今后会努力学习,争取以后到浙江去上大学,用实际行动回报大家对我的关心和爱!”
产业援疆
“浙江力量”壮大阿克苏
走进阿克苏浙江产业西园,会被一片银色的“海洋”吸引。那是由浙江舒奇蒙光伏发电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一期1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下闪烁的光辉。以太阳能为动力源加快阿克苏经济发展,是浙江产业援疆的一大亮点。
“输血”与“造血”、“硬件”与“软件”、“支援”与“互利”相结合,通过构筑阿克苏浙江产业园高地,做好项目“引进来”和产品“走出去”两篇文章,“浙江力量”在阿克苏大地成就辉煌。据统计,截至2012年6月底,浙江企业与阿克苏地区及农一师共达成产业合作项目89个,协议资金673.8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3.42亿元,到位率9.34%,其中70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项目23个。通过2年的产业援疆,延伸和完善了当地纺织、化工、商贸、农林产品等领域的产业链,推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力助推了阿克苏地区和兵团农一师经济的快速发展。
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副指挥长徐幸、党委委员介绍说,为打好“产业援疆为亮点”这张牌,对口援疆工作展开后,浙江省省委、政府就确定了以打造阿克苏浙江产业园的建设为抓手,构造一个产业承接转移平台,使浙江产业乃至包括全国的产业能够集聚到产业园,聚集到阿克苏,成为产业援疆的主要平台、产业承接转移的重要载体。
两年来,按照“一园多区、多区联动”的建设思路,由南园、西园和浙江台州产业园三个区块组成,总体开发面积20平方公里的浙江产业园,犹如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了一大批浙商来这里考察洽谈项目、落地生根。尤其是随着以浙江物产、能源、雅戈尔、立天、永翔、洁丽雅等23家知名浙企入驻浙江产业园,产业园核心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浙江产业园的示范集聚效应日益凸显,正成为阿克苏跨越发展、后发赶超的“强力电源”。据统计,截止2012年6月底,阿克苏浙江产业园3个区块共与浙商签订投资合作协议项目30个,协议资金165.69亿元,到位资金26亿元,协议项目涉及纺织、新能源、新型建材、现代物流等,有效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和就业再就业工作。
由浙江省华孚控股有限公司投资50亿元建成的百万锭新型高效能色纺项目就是入驻浙江产业南园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目前一期工程已经投产,在现代化的纺织车间里,数十名维吾尔族女工正在纺织机旁穿梭。据企业负责人介绍,去年年底12万锭色纺投产后,安排就业1400人。100万锭色纺项目全面建成后,产值将突破45亿元,实现利税9亿元,增加就业1万人。
在阿克苏,浙江省还通过政府和市场“两条腿”走路,把浙江的人才、技术和民间资本优势与新疆丰富的能源、特色农业和旅游业优势结合起来,从“输血”到“造血”推动阿克苏经济发展走上可持续的良性循环路。
两年来,鉴于浙江省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等优势,先后组织开展“阿克苏—浙江经贸洽谈会”、“百名浙商阿克苏行”、“天下浙商天山行”以及参加“浙洽会”、“西洽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吸引1000多名浙商前来阿克苏地区和兵团农一师考察洽谈,推动浙江省物产集团、能源集团、交通集团、建设投资集团、农信联社、旅游集团、中国联合工程公司等7家国有企业先后入驻阿克苏,促成浙江省“国企为先锋,民企为主体”的鲜明产业援疆特色。
两年来,充分发挥新疆浙江商会、阿克苏浙江商会和温州商会等浙商民间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在疆浙商50余人专程来阿克苏考察投资项目,组织在阿克苏的浙商企业家召开座谈会,号召浙商踊跃投身阿克苏的建设,促成“援疆新使命,浙商再出发”的良好援疆氛围,使在阿发展浙商达到近3万人。
两年来,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条腿”走路,推动两地现代涉农企业合作,截至今年6月底已促成浙江企业与阿克苏地区及农一师共达成农林产品加工、农资生产等项目22个,协议资金18.85亿元,实际到位4.87亿,20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其中8个项目已经建成投产或部分建成投产。
两年来,借助浙江农博会等一系列展会平台,大力助推阿克苏优势产品“走出去”。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浙商浙企收购阿克苏地区和农一师棉花约50万吨,其中90%经加工做成半成品后销往浙江;阿克苏地区各类果品产量销往浙江省22.5万吨,占当地总产量的25%,使浙江成为阿克苏农产品销售的主要市场之一。
两年来,不断创新工作手段助推阿克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东部资金支持西部发展”的金融援疆新思路,先后推动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上海浦发银行杭州分行、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等多家金融机构与当地建立合作关系;推动杭州—阿克苏直航航线开通,缩短了两地往来时间,改善了阿克苏各族群众的出行条件,为增进两地贸易投资、旅游观光、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架起了一座空中“桥梁”。
据悉,“浙江力量”有力支撑阿克苏经济加快发展步伐,壮大阿克苏经济总量。统计显示,2011年全地区完成生产总值778.8亿元、增长14.1%,其中地方生产总值362.9亿元、增长20.2%;全口径财政收入195亿元、增长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2亿元、增长4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895元、增长1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00元、增长14.1%。凭借这一发展数据,2011年,阿克苏经济增速达到了历年最高,顺利跻身全疆各地州三甲行列。
智力援助
“浙江思维”改变阿克苏
虽然放假在家,但拜城实验高中的同学们非常想念上学时的“技能与素养提升选修课”。带来这堂课的是温州援疆资深历史教师赵庆东,现任温州大学拜城实验高中的援疆副校长。“我不光是要改变课堂上的教学风格,更需要改变这里师生们的思维方式和观念、眼界……”
选派援疆教师等专业技术人才深入对口县(市)开展支教工作是浙江省智力援疆工作的重要举措。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后,浙江省第一期选派了195名援疆专业技术人才投身阿克苏地区的各项建设事业,他们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与地区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积极为各族人民做好事、做实事,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颂歌;他们自觉接受艰苦环境的锻炼和考验,恪尽职守,用自己的智慧、知识、技术和内地的合作与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开拓进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地区各族人民的赞誉和信赖。
据统计,一年来,第一期97名援疆教师累计承担教学任务4.5万余课时,开展师徒结对637人,举办教育讲座518场次,受训教师27537人次;60名援疆医生开展门诊急诊66000人次,会诊7100余人次,承担手术1万余例,举办医学讲座1196次,推广应用医学新技术项目412项;11名援疆工农业技术人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培训产业工人760人次,培训农民93人次。
智力援助令阿克苏群众受益匪浅,阿克苏市哈拉塔勒镇小学教师买买江•依不拉音就是其中一个。他告诉记者说,参加了浙江省在阿克苏实施的“双语”教师培训计划仅两个月,双语能力就大幅提升,最值得一提是的是学习到了浙江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深感受益匪浅。
开展“双语”教师培训是浙江省智力援疆工作不得不提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提升阿克苏地区提高地区“双语”教学质量,浙江计划利用5年时间帮助阿克苏地区对5072名35岁以下中小学少数民族教师,按照从低学段到高学段、低年级到高年级、分批、分学科开展2年脱产培训。同时,为支持地区实现到2015年双语教育全覆盖的目标,浙江省全额投资援建“阿克苏•浙江双语教师培训中心”和“库车•宁波双语教师培训中心”。目前,阿克苏浙江双语教师培训中心一期已经投入使用,项目按50个班级、2000名在校生规模设计,并配备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宿舍楼、食堂等。如今,包括买买江•依不拉音在内的阿克苏地区1308名少数民族教师正在接受由浙江选派教师实施的“思想观念的整形手术”。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浙江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两年来,不仅浙江先进的教学理念影响了阿克苏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广大浙江援疆干部也以其“特别能学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事、特别能团结、特别能自律、特别能奉献”的援疆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阿克苏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浙江援疆干部来后就给我们一个突出的印象,就是工作节奏快,当天的事情当天必须完成。”阿克苏市发改委办公室主任田晓玲颇具感触的说。
快节奏、高效率、耐吃苦的“浙江精神”为引领,作风转变犹如“飓风”迅速掀起阿克苏的“效政”风暴。如今,无论走入阿克苏党政机关哪幢办公大楼哪间办公室,人们都能感受简化工作程序,主动上门服务,少开会、多办事的新气象;无论是阿克苏党政“一把手”还是基层普通党员干部,人们都能从他们身上看到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于突破的新风气。
智力援助,将浙江“外脑”被请进来的同时,阿克苏党员、干部、高校毕业生也借助赴对口援疆省市培训“走出去”。乌什县民宗局局长木合塔尔•麦麦提今年去对口援助的衢州参加了3个月的挂职培训,回来后“感觉工作干起来特别有劲头”,推行开展的几项民族宗教工作试点工作均取得的显著效果,获得好评。
据统计,两年来,浙江省实施智力支持类项目47个,安排援助资金2.45亿元,累计完成项目18个,完成投资2.36亿元。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浙江省智力援助明显加大,计划实施智力援疆项目9大类30个项目,计划投入援疆资金1.399亿元,培训各类干部人才1.3万人。截至6月底,已投入援疆资金1.17亿元,参与智力援疆项目的浙江专家达335人,服务6434人次,开展讲座或授课284次,培训干部人才5727人。其中:计划外投入援疆资金就达328.7万元,参与智力援疆项目的浙江专家达118人,服务300人次,培训干部人才134人。
如今,智力援助的“多米诺骨牌”已产生效应,浙阿两地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也更加密切。“在援疆干部人才这股新鲜血液影响下,如今推动市场经济的意识、先进的管理理念、要求发展的欲望,正融入阿克苏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浙江援疆指挥部副指挥长朱鑫杰说。
八千里路云和月,漫卷风沙写征程。对口援疆恢弘大业已然起步,浙江人民对阿克苏人民的关怀和帮扶仍在继续。相信,在这股援疆力量支持和援助,有阿克苏人“黄牛精神加袋鼠步伐”,阿克苏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不会太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