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岚报名参加援疆的时候,她的父亲瘫痪在床,儿子正要小学升初中。
一面是需要照顾的家庭,一面是渴望去支援西部让人生更加充实的梦想,周岚犹豫了。让她温暖的是,家人在此时给了她无私的支持和鼓励,打消了她的顾虑。
41岁的周岚,像一个充满激情的年轻人,背上行囊,来到了万里之遥的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
自豪
两年很短分秒珍惜
近年来,周岚在温州华侨中学主要从事行政工作。华侨中学是职高,而温州大学拜城实验高中是普高,周岚首先要面对的是全新的工作环境和教材。
在拜城实验高中,周岚担任教务主任,兼任高三政治课老师,她不敢有丝毫懈怠。
她对常规教学工作进行了系统梳理,制定了《五年课堂教学改革规划》、《学生学习常规要求》、《课堂纪律管理办法》、《学业水平测试奖励方案》、《教学事故认定办法》等。平时及时收集教务处有关资料,加强保管,确保资料齐全无缺漏。严格转学、病休学生的审批手续及有关资料工作,及时正确做好学额统计、实名制信息以及贫困生统计上报工作。她对教务主任的定义,就是“做好教学服务的主要责任人”。
援疆时间是两年,周岚希望利用好短短两年的每一分每一秒。在平时工作中,她以加强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为重点,不断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引导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练习评价的效能。在拜城的一年多时间里,她没有请过一天假。只要学校需要,她都能随时投入到工作中。她认为,工作和生活是一体的,工作就是生活。
幸福
学生是最大的动力
新疆和温州有两个小时的时差,早上9点15分,学校才开始早读。但周岚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作息。
每天早上北京时间七点半,她就准时来到办公室备课,9点15分开始检查早读,巡视教学楼、艺体中心和实验楼,晚上管理晚自习到23点20分,然后回寝室备课到深夜。
听一堂课,备一堂课,评一堂课,学一句维语,走遍艺体中心、实验楼和教学楼成为她的一日常规。很多老师说她辛苦,但是她觉得很幸福。
对教学,周岚是一个要求完美的人,她说,一个教师,只有让学生享受课堂,才能真正体会到教书育人的快乐。她可以为一个情境案例的设计翻遍手中所有的资料,也可以为一个教学细节的疏忽写下千言反思,更可以为制作一个合适的课件熬到深夜。
虽然周岚已经有十九年教龄,但是她坚持每节课写详案。她一学期教案写了三本,教案被评为A等。她追求每一堂课都能成为精品课,并欢迎教师推门听课,教学质量得到一致认可。一位学生给她QQ留言说“我以前不喜欢上政治课但是您一来,我突然挺期待上政治课”。而有学生因为家中变故没有生活来源时,她义务资助她们,让她们安心在校学习。
让周岚感动的是,去年寒假,当她准备过年回家的时候,好多学生全家都赶来为她送行。来自学生的肯定,更加激励着周岚全身心扑在工作上。
遗憾
没能见父亲最后一面
当周岚离开温州的时候,周岚的母亲拉着她的手说:“放心去,爸爸有我照顾着。”让周岚始料未及的是,当她在新疆的生活和工作正越来越顺手时,今年4月,温州传来让她揪心的消息:父亲病危!
当周岚登上最近的一趟航班时,父亲已经于半天前去世。这一路,周岚泪满眼眶。没能见父亲最后一面,是她一生的遗憾。
在温州帮忙料理父亲的后事,但学校的教学工作离不开她,仅仅待了5天时间,周岚就返回了新疆。她多想再留几天,多陪陪孤单的母亲,但新疆的孩子们更需要她。
敬业,成为全体师生对周岚的一致评价。
从教以来,周岚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等诸多荣誉称号,而在新疆拜城,41岁的她仿佛人生路上重新出发的热血青年,将自己的满腔热忱,将温州人民的情谊,撒播在她工作过的这方校园。(记者 刘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