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州援疆指挥部这个大家庭里,有一位年仅3岁的“编外人员”,小名叫妞妞。妞妞的爸爸黄期朋、妈妈陈柳莺都是温州大学拜城实验高中的老师。一年前,他们带着女儿从乐清来到拜城,开始为期两年的“援疆”生活。
主动报名去边疆
来新疆之前,黄期朋和陈柳莺同在乐清白象中学教书,他教政治,她教英语。说起来,两个人挺有缘分。
大学毕业后,他们先后到了乐清芙蓉中学。由于陈柳莺担任班主任,与任课老师黄期朋接触较多。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互生好感,逐渐由同事发展成恋人,并在2004年结成夫妻。后来有了妞妞,一家人的生活平淡而幸福。
去年7月份,黄期朋在家中上网时,看到教育局网站关于“增派援疆教师”的通知,要求是一名政治课老师和一名英语老师。“这简直是为我们夫妻量身定制的!”黄期朋说,他一直想出去看看,就当即跟妻子说:“我们去新疆吧!”陈柳莺以为丈夫带她去旅游,一问才知道去援疆,而且还要好几年。考虑片刻,陈柳莺觉得,“这是件好事,应该去。”
第二天,他们就向教育局提交了申请,并很快得到批复。
不过,在孩子的问题上,他们与家人产生分歧。“家里人不同意带孩子出去,但我们怎么离得了孩子。我们做了很长时间的思想工作,才说服家里人。”
一家三口挤单间
去年8月底,夫妻俩带着年仅两岁的妞妞踏上行程。从阿克苏下飞机,一家人坐车前往拜城。“第一次看到戈壁滩,心里还是挺兴奋的,但车子走了一个小时,看到全是一样的景象,我的心里开始打鼓。”黄期朋说。
到了学校,一家三口住进教师公寓一间十几平米的房子。记者看到,房间里摆设非常简单,而且稍显凌乱。“平时太忙,没时间整理。”陈柳莺有些不好意思。
现在,陈柳莺每周要上14节课,而且每天早上8点50分就要带学生早自习。需要解释的是,新疆与温州有两个多小时的时差,这个点在温州只是早上6点多。
还好,黄期朋的课比较靠后,但他也不能闲着。女儿睡醒后,他要帮女儿安顿好一切,然后骑电动车送她去幼儿园。
夫妻俩说,温州过去的老师都是学科带头人,要给当地老师传授经验,所以每节课都要以公开课的标准来上。而且,班里的学生既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在教学上也要更加细致。
任教一段时间后,夫妻俩得知部分学生因家庭困难,没钱吃饭,营养跟不上而常常晕倒。于是,他们每月拿出200元资助了一名贫困学生。去年,几位朋友在黄期朋的“怂恿”下,也结对了5位贫困学生。
9月10日,教师节。当陈柳莺走进课堂时,全班同学起立向老师致敬,并给她送上一盒巧克力。陈柳莺说,虽然巧克力都让妞妞“消灭”了,但有了同学们的这份心意,她心里比蜜还甜。
“小援疆”有两个家
经过一年的适应,一家三口早已克服水土不服带来的各种症状。现在,拜城成为他们第二个家,女儿妞妞也被人亲切地喊做“小援疆”。黄期朋说,妞妞最喜欢去小“巴扎” (集市),因为那里有她最喜欢吃的葡萄、冰糖心苹果,还有羊肉抓饭和拌面。每每听到新疆音乐响起,她会很自然地跳起舞来。
教师节当天,温州援疆指挥部举办了一个小型晚会。现场,妞妞几次跑上台给表演者献花,把全场的人都逗乐了。妞妞说:“我有两个家,一个在温州,一个在拜城,我长大了还要到新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