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海省海西州12名党政干部来到舟山,开始为期3个月的集中挂职和学习。浙江省自2010年6月对口支援青海海西州以来,在注重“输血”的同时,也不断为其“造血”,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援助。截至目前,浙江省共安排智力援助经费1700万元,6000余人次接受培训、挂职和进修,为海西培养了一大批本土人才,有效增强了海西自我发展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浙江的发展理念让人折服,发展速度令人叹服,发展经验值得学习!”谈起浙江省智力援青,海西州综治办副主任洪景学发出如此感慨。他是海西来浙参加培训的一员,10天的培训让洪景学感受最深的就是浙江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如今,海西也全面推广了这一创新社会管理模式,933个网格遍及全州30万平方公里土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省援青指挥部指挥长张明说。为此,浙江省在援青工作中始终做到在思想上扶智、经营上扶能、发展上扶业,努力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
日前,记者来到海西州人民医院时,只见远程会诊视频教学室座无虚席,浙医一院专家正在为医务人员远程讲授《高血压的诊断与处理》。该医院院长罗永旭告诉记者,浙江不仅为医院援助了远程视频教学培训和危重疑难病人远程会诊系统,浙医一院每周还组织专家开设远程培训课,进一步提升了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医院已能独立开展多项高难新手术。
不仅如此,援青干部还充分发挥各自特长,利用自身人脉关系在智力援青中积极作为。在德令哈市尕海镇,援青干部徐林亮自筹资金试点种植100亩枸杞,通过“种植—培育—捐赠”的扶贫新模式,无偿捐赠52户低保户,解决了他们生活的后顾之忧。现在,这种把农村土地集中起来发展经济作物,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已在德令哈市开始试点推广。
援青干部陈建设告诉记者,在援青干部的牵线搭桥下,海西州在浙大、浙江省委党校、杭州市委党校等10所院校设立了集中培训办班基地,在16家中学、医院、人力资源市场和政府机关等单位设立了干部人才进修挂职基地。在组织干部人才“走出去”学的同时,援青指挥部还协调名师专家“请进来”授课,通过组织开展“浙江专家海西行活动”,分批选派省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到海西开展讲学授课、业务交流和技术咨询等系列智力帮扶活动,就地培训干部人才2200人次。(廖小清、冯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