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封来自西藏那曲地区嘉黎县教体局的感谢信,放在了我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人杰的案头。感谢信虽轻,却饱含着沉甸甸的情怀,诉说着我区援藏干部郭洪聪对嘉黎县的那份赤忱之心。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郭洪聪缘何让嘉黎县干部群众对他肃然起敬呢?日前,记者电话采访了这位柔情侠骨真汉子。
勇挑重担 毅然前往一线
自2013年7月援藏以来,郭洪聪担任嘉黎县教体局副局长,分管教育系统的对口支援建设和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接通电话时,他正为对口支援建设的县中心小学的工程项目审批而忙碌着。说起援藏经历,他感慨良多。
嘉黎县隶属于那曲地区,地广人稀,平均海拔4500米,空气含氧量为平原地区的50%以下,堪称“生命禁区”。恶劣环境制约了当地发展,藏族秉持慢节奏生活,渗透到生产生活方方面面。
今年4月,一项非常艰巨的“两基”督查任务摆在嘉黎县教育工作会议上。当地干部都知道这是一件耗时的“苦差事”。
嘉黎县共有16所学校,除了嘉黎县中心小学和嘉黎县中学位于县城外,其余14所小学均在各乡镇,犹如点点星辰散落在广袤的藏北大地上。这对督查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巨大考验,而众多未知突发的路况,无疑让这项工作“难上加难”。按照规定,督查期间,必须完成摸底、督查、走访等三个方面工作,其任务之重、数据之细、情况之杂,超乎寻常。以往,类似的督查活动至少要2个多月才能完成。
可是,出乎县教体局全体同仁意料的是,郭洪聪主动请缨,希望派遣他带队前往督查,并请求把督查时间缩短至25天。这个决定,让在场的人瞪大了眼睛。
事后,郭洪聪向记者坦言:“当时,如果我不做的话,总得有人去做吧!”一句平实的话,道出了他率性之胸怀。
合理统筹 确保工作强度
临行前,郭洪聪周密部署,做了大量的预案。4月20日,督查组一行五人坐着吉普车踏上征程。
由于时间紧,每到一所学校,郭洪聪要求大家要有“见缝插针”的工作态度和方法。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不占用教师上课时间,他们在教师非课时间开展工作。他们量面积,登记设备、图书等,一丝不苟地完成调查摸底工作,真实详细地记录了所有的数据;他们认真听取学校汇报,查阅相关资料,检查各学校的工作计划是否有详细的内容和具体的举措,防止落实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他们召集教职工座谈会或与教师促膝谈心,了解工作中存在问题及生活上的困难。
由于交通不便,他们往往一下乡便是7、8天。每所学校都要花上2-3天时间,郭洪聪和同事们只好吃住在学校。因为藏区的作息时间与沿海地区有所不同,他要求同事们每天早上9点开始工作(比当地机关、学校等单位提前1个小时),一直忙到晚上8点夕阳西下才收工。由于当地电力紧缺,郭洪聪嘱咐大家尽量把手头的工作在白天完成。
每天,总是在这样马不停蹄的行程中,赶时间、赶进度。有一次,途径忠义乡,沿途有一处塌方,一块偌大的山石正好砸在他们车前。当时,如果车速稍快一些,后果不堪设想。
星火燎原 期盼载誉归来
“两基”督查,行程3000公里,如期完成了任务。郭洪聪高效率的执行力在同事中,引起了不小的“地震”——迄今为止,该局从未有过哪位干部,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难度这么高、质量出奇好的督查工作。督查结束后,根据各个校情,他在德育教育工作、教师队伍的管理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学校的安全维稳工作、党风廉政建设、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常规化管理等六个方面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举措,为下一步嘉黎县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而由于郭洪聪的“一小步”,该局在工作作风上随之发生“一大步”的转变。
援藏近一年来,郭洪聪时刻牢记援藏的重担,他和其他援藏干部践行“缺氧不缺精神”的援藏信念。去年赴疆前,区领导再三叮嘱他要保重身体,他却向组织保证:“绝不给龙湾丢脸!”我们相信,三年后,他一定会在援藏生涯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链接——
人物简介:郭洪聪,1972年3月出生,龙湾区人,浙江省第七批援藏干部。曾任龙湾区永兴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龙湾区天河镇副镇长,龙湾区天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等职。2012年1月,任温州市龙湾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2013年7月,任西藏自治区嘉黎县教体局副局长。(项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