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政务公开 > 经济社会
1小时!温州到杭州的梦想又近了!杭温高铁可研获批!
时间:2016-12-25 09:40:10 来源:市发改委 浏览次数: 字号:[ ]

      近日,从国家发改委获悉,新建杭州至温州铁路义乌至温州段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准获批复,这标志着杭温高铁一期工程的前期工作已取得最为关键的阶段性成果,工程将正式进入施工准备阶段,计划于2017年全线开工,一季度先期段开工。

从预可到工可批复用时不到半年,前期工作速度空前

    根据《浙江城镇体系规划》,我省规划形成以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为核心的四大都市区,并提出在“十三五”实现都市区“1小时交通圈”。目前,杭州与宁波之间形成了杭甬快速通道,杭州与金华间有沪昆高铁连通,均已经实现1小时交通的目标,而杭州与温州之间仍然缺乏必要的快速运输通道。

    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杭温高铁,显然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据介绍,杭温高铁为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重大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项目之一,是浙江省“十三五”打造1小时高铁交通圈的关键性工程。该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补齐我市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助力温州打造东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等“三大城市”,对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交通运输保障。

    新建杭温高铁北起杭州西、南接杭深铁路永嘉站(温州北)至温州南,线路途经杭州、金华、台州、温州等4市9县(市、区)。北端衔接商合杭、沪乍杭铁路,中途连通杭黄铁路、杭长客专,南端衔接杭深铁路与远期规划的温福三四线(温福高铁),杭州西至永嘉(温州北)全长约313公里。

    杭温高铁一期工程新建线路从既有沪昆高铁义乌站引出,经金华市、台州市、温州市,引入既有甬台温铁路永嘉站,利用甬台温铁路延伸至温州南站,新建线路201公里,设计行车时速350公里,总投资390.1亿元(其中温州南动车所及走行线约39亿元),共设7座车站,其中新建4座车站,预计于2021年竣工。据悉,一期工程建成后,永嘉(温州北)至杭州东长约309.3公里,快车运行时间约65分钟。


 

     

新建杭州至温州铁路一期工程线路平纵断面示意图

    杭温高铁的建设事关全局,更是得到了国家发改委、中铁总公司、国家铁路局和省市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省市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今年8月2日召开的省政府加快推进全省铁路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杭温高铁一期工程被列为全省五个挂图作战项目之一。9月8日,省发改委、省铁路建设领导小组联合发文成立杭温铁路筹建协调小组及办公室,组织省有关部门和沿线政府共同推进前期工作。温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一周一协调;市委、市政府还将杭温高铁前期工作列为年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百日攻坚行动项目”,将攻坚任务分解到岗、到人。义乌、东阳、磐安、仙居等沿线各地也发文,组建相应机构,明确时间节点,分解细化任务。

 

杭温高铁线路平面示意图

    各级各部门的齐心协力之下,跑出了杭温高铁前期工作的“高速”——半年不到的时间,杭温高铁一期工程就完成了预可到工可的批复,史无前例。今天,在杭温高铁一期工程可研获批后,项目先期开工段的施工招标公告即在浙江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电子平台上发布,为下一步的开工做准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杭温高铁打破了民营资本难以进入铁路投资领域的玻璃门,是国内首条开展PPP和混改试点双示范的高铁,将重点在投融资、审批、回报、管理四方面做创新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不到半年从预可到工可批复是如何实现的?杭温高铁沿线涉及多个地市,如何协调有效推进?在加速推进杭温高铁前期工作中,我委使出不少“绝招”。


 

绝招一:争取国家部委的支持

    在杭温高铁前期推进中,国家发改委多次牵头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投融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杭温高铁顺利地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首批社会资本投资铁路建设示范项目。中国铁路总公司则先后两次派出铁路权威专家组,来温组织召开预可研、可研评审会,严把技术关。

    在项目审批上,国家发改委提前委托第三方开展可研咨询评估,国家铁路局支持行业审查与第三方咨询评估合并开会。国家发改委在可研核准要件齐全的前提下,以最快速度高效完成项目审批工作。这些绿色通道的开辟,大大缩短项目审批时间。

绝招二:省、市两线并进,点面结合、整体联动

    省级层面由省发改委牵头,会同省级有关部门、沿线地方成立了杭温高铁筹建协调小组,负责面上工作整体推进。市级成立了杭温高铁前期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交通、财政、国土、规划、水利、林业、公共资源办、市铁投集团等重点部门骨干集中市发改委(市铁办)办公,负责协调沿线各地开展具体专题工作。在工作方法上,制定前期工作作战图,形成“一周一研究、一周一专报”的前期工作推进机制,及时提出各阶段前期推进建议和意见供领导决策。

    在省、市部门全力支持,沿线各地积极配合下,形成了省、市两线并进、双管齐下的工作格局,为前期工作快速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绝招三:变“串联”为“并联”,实现三个同步

    将原先各个工作环节的“串联”变为“并联”,同步推进,也为项目前期大大节约了时间,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同步”。

    一是同步开展招标。按“工可+初设+施工图+相关专题”打包同步进行项目招标,一标到底,从空间上有效缩短招标时长。

    二是同步开展专题。在开展工可研究的同时,委托各编制单位同步开展可研前置性专题编制工作,将原本线状的工作流程创新为环状,环环相扣、争分夺秒。因此在短短时间内就一举取得省建设厅规划选址意见书、国土资源部土地预审意见、省发改委社会稳定性风险审查意见等可研审批前置要件,其它环评、节能、水保、通航论证等阶段性工作要求同样快速推进。

    三是同步开展评审。今年10月通过可研专家评审后,我市积极对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铁路局,申请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并极力争取可研第三方审查和行业评审同步联合进行。在项目可研咨询评审会上就同步完成两项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