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15002/2019-00006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市发改委
成文日期 2019-06-2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思路
时间:2019-06-27 15:09:10   来源: 浏览次数: 字号:[ ]

 2018年以来,温州市发改委在省发展改革委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再造改革开放新优势、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打造坚实“铁三角”、争当全省“两个高水平”建设的排头兵战略目标,切实履行经济综合管理职能,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扎实推进重大事项谋划、重大项目投资、重大产业转型升级、重大体制改革创新、重大社会事业发展等各项工作,成效明显。现汇报如下:

一、2018年发展改革工作亮点

(一)重大事项谋划取得新进展。经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支持我市融入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温州)华商综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温武吉铁路、温福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其中,我市列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规划纲要编制范围;编制《建设世界(温州)华商试验区实施方案》和试验区任务分解责任清单,全面启动建设;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顺利获国家批复同意,全国仅14个城市(区),我省2个;全面深化龙港国家新型城镇化改革,于6月底全面完成市级层面工作,现已上报国务院待批。深入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四大建设,积极编制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大花园建设、大湾区建设等行动及实施方案,杭温铁路、龙丽温高速成功列入全省大通道建设十大标志性项目,我市列入全省四大大都市区之一。

(二)有效投资保持较快增长。1-11月,我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2%。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交通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30.4%、10.5%和13.2%,均高于省定目标。1-11月,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902.94亿元,完成率108.6%,预计年内完成率在120%左右。111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66.28亿元,完成率104.8%;11月份增补省重点建设项目12个。27个省“4+1”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44.3亿,完成率107.6%。率全省之先实现第五批集中开工项目100%开工并统计入库。全年列入省“152”工程项目55个,总投资1327亿元。截至11月底,实现供地项目39个,落地项目34个,落地率61.8%,超额完成省定50%落地任务。其中,20亿元以上单体制造业项目已落地6个。预计全年项目落地39个以上,落地率70%以上,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三)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一是推动战新产业发展。制定《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地图,实施 “战新工作十条”。1-10月,全市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48.4亿元,同比增长10.4%,比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2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比重18.6%。二是加快产业平台提升。制定《关于建立三大功能性平台产业管理引导机制的实施意见》,组织争取瓯江口、浙南产业集聚区、温州高新区(浙南科技城)纳入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创建范围。梳理全市“3+12”产业平台主导产业,明确每个平台1-2个高质量主导产业方向。三是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前三季度,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514.2亿元,同比增长8.6%,占GDP比重达60%,对全市经济贡献率60.9%,拉动GDP增长4.9个百分点。

(四)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一是信用建设成效显著。我市信用建设荣获全国守信激励创新奖,列入全国守信激励创新示点城市,我市作为唯一典型代表在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上作经验介绍。市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逐步发挥重要作用,其中信用信息日均查询量近万人次。“信易+”、“信易贷”、“信易批”等试点工作快速推进。二是杭温铁路快速推进。杭温铁路初步设计、控制性工程施工图先后获批复,全面启动征地工作,土地重新预审材料已上报自然资源部。6月27日省政府与百盛联合集团签署杭温铁路国家混改试点和PPP示范合作协议,10月24日项目公司注册登记成立,计划12月底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三是温州嘉定战略合作成果显著。共谋划具体合作项目25个,重点合作项目12个;制定“共同推动公共服务互联互通”和“共同加强政策决策互鉴互用”两项新举措。

二、2019年发展改革工作思路

2019年是深入贯彻实施“八八战略”第16个年头,同时也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温州市发改委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温州争当浙江省“两个高水平”建设的排头兵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发挥参谋作用,着力谋划年度经济社会发展。

科学研判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结合我市实际,统筹兼顾发展需要和可能,高质量编制《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科学提出2019年的主要指标安排。初步建议2018年我市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不低于GDP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7.5%和8.5%(人代会方案)。坚持以结构调整促进投资高质量发展,以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为引领,以重大产业项目招引为支撑,着重聚焦“4+1”投资考核体系,科学安排工程项目建设,初步计划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交通投资、民间投资、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增速高标准对标省定目标。加大经济发展形势研判,及时研究掌握国家政策、科学研判经济走势,加大本地经济监测,加强重要民生价格监测。启动温州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数字化平台建设,力争2019年底实现经济运行分析立体化、动态化展示。围绕高质量发展,开展温州市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前期课题研究。

(二)积极对接国家、省重大战略,力争取得新突破。

1.积极融入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推动成立温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出台温州市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并明确2019年度工作要点。积极做好与国家发展改革委沟通对接,争取更多的温州元素纳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规划纲要。温州-嘉定合作已梳理合作项目24个,其中更高质量战略合作项目12个,深度融合示范区工作举措项目12个。2019年确保完成科技创新(研发)园、乐清市•南翔镇科创合作基地、瑞安市(安亭)飞地创新港等项目。争取投用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瑞安实验基地、民营经济发展基金、科技成果展示交易服务平台等项目。继续深化推进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物联网产业集群、“3+365天”进口商品常年保税展示交易平台等项目。

2.推进国家级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试点。研究成立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及协调机构。修改完善《浙江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并报省发展和改革委、自然资源厅,经省政府批准发布实施。待批准后,即召开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明确年度任务分工和项目计划。

3.争创国家级世界(温州)华商综合发展试验区。进一步督促落实试验区各项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初步拟于明年3月份完成试验区发展规划上报国家,争取获批国家级战略平台。

4.推动龙港试点取得突破。深入推进龙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全力做好报批过程中的各项服务工作,及时掌握信息动态。待国家批复后,继续指导龙港做好深化改革工作,打造全国样板。

5.谋划推进未来社区建设。根据全省统一部署,深入开展全市未来社区建设研究,编制上报温州建设方案,积极谋划未来社区试点。抓好动员,推进未来社区建设,促进社区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夯实城市建设细胞基础。

6.推进大交通建设。谋划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编制温州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总体方案,推进临空产业和空港物流发展;编制完成温州市城市轨道交通M线建设规划并上报审批,深化温武吉铁路、甬台温福高铁、瑞苍高速(南连高速)、温义高速、文青高速等前期工作,开工建设金丽温高速东延线、乐清湾港区C区一期工程,全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7.推进大湾区建设。出台《浙江大湾区温州沿海产业带规划》,着力推进互联互通的大交通体系、活力迸发的创新创业高地、引领发展的“万亩千亿”产业平台、质量效益型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主动的改革开放新格局及和谐共荣的产城融合样板区等重点任务建设,推动我市湾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8.推进大都市区建设。编制出台温州都市区建设规划纲要和建设行动方案,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机制。定期召开瓯洞一体化联席会议,协调解决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困难问题,进一步推进市域联动发展。

9.推进大花园建设。出台温州市大花园建设行动方案,梳理编制我市大花园建设重点项目库,实行年度动态滚动更新,强化项目推进。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合力推进大花园建设,做好全省大花园建设十大标志性工程建设。争取泰顺、文成纳入第一批全省大花园典型建设名单。

(三)发挥重大项目带动作用,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1.加大产业结构优化。加强产业布局和投融资保障,推动各地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逐步达到60%,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占产业投资比重达到40%,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5%以上。推广PPP模式,初步推介项目7大类47个,总投资逾800亿元,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2.加大重点项目建设。编制2019年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拟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284个,总投资538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51.40亿元。其中,开工项目40个、建成项目38个、续建项目206个,年度投资计划分别为61.35亿元、87.85亿元、502.20亿元。落实市、县、街三级领导全程联系服务重大项目制度,完善重大项目开工入库管理,完善常态化推进机制,做好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确保重点项目实施到位。

3.加大省“152”工程项目建设。实施“谋大引强”战略,制定出《温州市重大产业项目认定标准》,重点谋划20亿元以上单体制造业项目、50亿元以上特别重大项目,初步计划下达项目谋划数60个,50亿元以上项目谋划并落地任务数4个,20亿元以上单体制造业谋划并落地任务数10个。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省“152”项目,争取更多土地指标等要素保障。

4.加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杭温铁路、甬台温高速复线、龙丽温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建成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绕城高速北线二期,确保S1线全线投入试运营。争取浙江三澳核电项目6月底获国家核准,年底开工。泰顺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争取年内通过审查。瑞安1号海上风电场和苍南海上风电场场址获得调整批复,项目进入核准程序。建成已列入省2018年计划的光伏项目。启动建成区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加快推进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和水泥预制构件等“三位一体”工作。

(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1.统筹推进全市经济体制改革。研究谋划2019年经济体制改革计划,争取乐清资源要素配置“三有”改革深化试点出成效、瓯海农民资产受托代管融资试点列入省级改革试点,争取有更多改革经验做法被省里发文推广。

2.推进社会领域改革试点工作。贯彻落实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要求,继续深化民办教育、社会办医、养老服务、社会力量办体育等各项改革试点工作,创新投资方式,畅通各类社会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投资渠道。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加快“最多一百天”审批改革,进一步提升“最多一百天”实现率。深化军民融合改革创新,加快省级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军民融合示范区创建。

3.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成果。全面推进守信激励试点工作,完善信用平台,提升“掌上办事”能力;深化信用监管,推动更多部门出台信用分类监管举措,拓展信用监管领域;深化“信易贷”试点,推进“信易批”“信易租”“信易游”“信易医”等守信激励创新工作试点。

(五)加快经济转型,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1.充分发挥各大产业平台的主战场作用。依托重大平台集聚重大项目、培育重大产业,形成核心产业竞争力,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谋划申报一批省级工程实验室、先进制造业公共服务平台,增强产业技术支撑。帮助指导产业集聚区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运行机制,集中力量推进核心区建设;以特色小镇建设“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为载体,落实“专题协调制度”,高标准谋划、推进省级特色小镇建设。扎实推进小城市试点培育。

2.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加强战新工作谋划,推进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建设,创新工作举措和抓手,确保2019年战新考核指标进等升位。积极推动打造“万亩空间 千亿产业”平台,争取将有关重点产业平台纳入省“万亩千亿”产业示范平台,

3.加快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行规上服务业企业“亩均论英雄”评价,制定出台《温州市推进共享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积极打造区域性国家消费中心城市。制定实施2019年度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重点扶持一批消费升级、供应链、共享经济、生产性服务业等重大项目,力争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1个点。

(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加群众“获得感”。

1.进一步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编制实施2019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9年社会事业领域市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加快推进温州奥体中心二期、安防学院校园建设、温州图书馆改造提升等重点项目。高质量编制建设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和温瑞塘河文化产业带规划,打响温州文化新品牌,打造浙南文旅新高地。组织实施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全力协助推进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市建设。以未来社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社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

2.进一步强化对口支援协作合作工作。建立帮扶投资项目库,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推进对口地区招引项目和产业园区项目建设,确保对口支援地区计划内项目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发挥温商和我市各类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作用,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深化与对口地区的经贸、旅游、文化等更广领域合作,统筹推进扶贫协作地区的产业投资项目建设,加快协议项目落地和资金到位,确保各项任务落在实处,打造新时代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典范。全面推动我市和吉林市民营经济和金融资本、农业食品和旅游休闲、生态健康和文化宣传、产业平台和深化改革等多领域合作,推动对口合作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3.进一步做好民生价格管理服务。进一步规范定价程序,加强政府定价重点领域成本监审,不断提高定价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做好市域铁路S线票价定价、民办教育收费及城市燃气价格、电价等等领域价格管理工作。加强房地产价格调控,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