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秋月代表:
您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设立共同富裕实验区的建议》(人大建议417号)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加快山区5县打造高质量发展是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我市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应有之义。您的提案非常精准地点出了泰顺当前在打造共同富裕山区样板县的不足之处,有关产业振兴、政策扶持、模式创新等方面建议,对我市推进山区特别是泰顺县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
一、助推泰顺加快共同富裕建设的相关工作情况
近些年,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泰顺县抢抓“一县一策”政策机遇,厚植特色、放大优势、改革创新,加快“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全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26县样板。在市县两级共同努力下,泰顺县共同富裕建设工作取得扎实成效,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共同富裕工作考评优秀、位列山区26县第二,“生态大搬迁助力共同富裕”入选全省首批共同富试点,司前畲族镇峰门村入选全省首批共同富裕观察点,《创新“企农融合”发展模式,打造新富民产业》《迭代推进“共富大搬迁” 做实“富得起”后半篇文章》等2项经验入选全省共同富裕最佳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
(一)优化产业平台,夯实发展基础。支持泰顺“产业强县”战略,全力对接争取省直部门支持,帮助浙江泰顺经济开发区于2021年底获得省政府批准设立。借力山海协作拓宽泰顺产业空间,鹿泰总部科创园、鹿泰“双向飞地”、滨泰“科创飞地”、宁泰“产业飞地”建设和招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支持泰顺“生态立县”战略,推进打造“农旅”融合农业新业态、搭建“无废”治理生态新产业、完善“无废”养殖循环新方式,成功争取泰顺县列入全省第二批大花园示范县名单,开展GEP核算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设立“两山银行”。支持泰顺“旅游百亿”工程,创成廊桥-氡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入选全省第三批大花园耀眼明珠名单。成功争取泰顺抽水蓄能电站获批建设,支持推进泰顺光伏产业开发利用,赋能绿色发展。支持溧宁高速文成至泰顺段实现全线通车、235国道改建工程顺利通车,温武吉铁路、苍泰高速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争取列入浙江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50)及交通“十四五”规划。
(二)深化强村富民,提升共富实感。持续推进“扩中”“提低”改革,支持泰顺实施强村富民“三百行动”、强农惠农助推共同富裕“直通车”等创新举措,成功争取泰顺县入选浙江省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实践试点县,柳峰乡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列入第三批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全面开展“百镇千坊·富民兴业”三年行动,支持泰顺和富制袋共富工坊、栀子花共富工坊等7家工坊成功创建市级首批三星级“共富工坊”,数量全市第一。全域启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双激活改革,推进云岚牧场等一批企农融合项目发展,打好生态搬迁、乡贤带富、抱团创富等组合拳,多渠道促进村集体和农民增收。
(三)聚焦民生所盼,打造和美家园。实施瓯江红“共享社·幸福里”工程,指导支持泰顺建成“共享社·幸福里”重点单元50个,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73个。持续完善城市书房、百姓书屋等文化载体功能,支持泰顺县创新“阅共体”、“有声图书墙”等新载体,全面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效能,2022年,泰顺县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发展指数评估位列全省第2、山区26县第1。实施教育共富帮扶,帮助泰顺县20所学校与杭州市临平区、温州市鹿城区等地的优质学校牵手组建20对跨地区教共体。支持泰顺文农旅融合发展,将罗阳“趣村岭北”未来乡村列入温州未来乡村建设10大案例。
泰顺县在共同富裕山区县样板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需要加大攻坚力度。比如乡村资源要素配置相对不足、激活利用不够充分,对科技含量高、投资大的项目和高端技术人才吸引力不强等。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需要市县两级凝聚共识、集中发力、久久为功,才能找到破解的方法和路径。
二、下一步助推泰顺县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26县样板的工作计划
(一)强化专项政策支持,全力打造共富样板。聚焦泰顺县当前发展的瓶颈制约和急难愁盼事项,研究出台温州市支持泰顺县高质量发展专项政策。目前,已完成政策方案初稿,正紧密对接泰顺县和市各有关单位商讨条款有效性和可行性,不断修改完善,尽快提交市政府审议后印发实施。充分利用省“一县一策”,帮助泰顺县全力争取国家及省有关政策资源要素,深化“生态大搬迁”等共同富裕实践探索,高质量实现乡村振兴和村民致富,形成一批可在全省全市复制推广的创新模式,助推泰顺县打造成为共同富裕示范区26县标杆样板。
(二)立足特色放大优势,推动产业融合升级。支持泰顺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指导培育省级产业链协同创新、生产制造方式转型等项目,推动建立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支持泰顺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加快培育10亿元以上标志性农业全产业链,帮助指导国家级农业强镇、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创建申报。加大对泰顺竹木产业、“三杯香”茶产业、中药材产业、石产业及中蜂养殖等产业发展支持力度,推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支持泰顺打造特色文旅品牌,加大泰顺浙南运动飞行营地等新兴项目推广力度,指导泰顺谋划文泰、交溪等板块发展,推进省级度假区建设。指导帮助“顺礼”系列产品开发并予以推广。支持泰顺推进“旅游+”“农业+”“文化+”“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加快商文旅农消费融合发展,打造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新消费空间。支持泰顺清洁新能源发展建设,推进“未来之光”光伏共富产业项目建设,
(三)破除要素流动壁垒,推动资源盘活利用。强化交通基础设置建设,接续推进温武吉铁路、苍泰高速、泰顺通用航空机场等重点项目。支持泰顺县完善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加大对泰顺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宅基地“双激活”改革、标准地改革、“三位一体”改革等农村综合改革的指导支持力度。支持帮助向上争取土地要素保障,保障重大产业项目用地需求。优化“飞地”招商地图,支持省级飞地建设及项目招引,帮助鹿城-泰顺“消薄飞地”等市域飞地提升运营水平,推动模式创新。建立市属国有企业与泰顺县常态化项目对接机制,在重要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合作、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谋划推进实施重点项目。支持山区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山区海岛县共同富裕“1035行动”计划,对接促成人才专家实地帮扶泰顺,帮助指导引才、用才、育才体系优化,完善泰顺人才梯队建设。
(四)引导深化共创共享,推动增进民生福祉。支持泰顺深化共富大搬迁省级试点,积极帮助争取上级相关支持及案例推广。加大对泰顺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支持力度,支持泰顺低收入农户“安居圆梦”计划、低收入农户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市级试点项目等,在结对帮扶、产业帮扶、政策倾斜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指导支持泰顺共富工坊创建升级,加快搭建更多百姓致富平台。支持泰顺探索建立15分钟就业创业体系,集中打造15分钟友好生活圈、就业共富圈和综合服务圈。支持引导泰顺乡贤返乡,帮助打造星级乡贤馆,指导培育创建市级“乡乡兴基地”,让泰顺“上山致富、人才回归、产业兴旺”的愿景逐步成为现实。
(五)筑牢用活文化阵地,推动打造“精神高地”。支持泰顺实施新时代文化泰顺建设“八大工程”,加强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廊桥文化等开发利用。支持白柯塆、小南山和卢梨“中央红色美丽村庄”等红色研学基地建设,打造“浙南红色实践体验教育基地”品牌。支持泰顺“阅共体”建设,指导培育“蚂蚁联盟”等公共文化品牌,加大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规划等方面支持和指导,高标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帮助招引文化企业落地泰顺,加大泰顺文旅项目开发、文创产业发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规划等方面支持和指导。支持泰顺申报省市“五个一工程”奖、文艺精品扶持项目等示范项目。
最后,感谢您对我市共同富裕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联系人:叶志攀,联系电话:88961083
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