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强攻坚,全力稳定经济运行
经济调度加力加频。坚定扛牢稳增长责任,统筹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印发实施3张标志性清单,出台《“抓项目、破难题、强服务”2024年攻坚行动方案》,探索构建高频指标监测体系,编发高频监测周报11期、月报3期,提交重点行业分析报告5篇。针对核心经济指标开展预测预警和分析,指导各地各部门精准调度、补短强弱,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97.8亿元,同比增长6.2%,高于全国、全省1.2和0.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
政策供给精准有效。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战略部署,积极抢抓国家、省政策机遇。“两重”工作推进有力,成立市重大项目要素争取工作专班,设立“1+9+X”工作组,全力赴国家、省对接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两新”工作成效初显。出台“两新”“1+16”政策方案,申报“两新”领域特别国债项目54个。扎实推进17项省定目标任务,住宅老旧电梯更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新能源汽车消费、家电销售额等重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8+4”政策高效落地,谋划8个领域66条政策举措,助力经营主体纾困解难、发展壮大。上半年全市获省级“8+4”财政资金101.11亿元,支付进度分别为51.0%和52.1%,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重点项目提速提效。深入实施重大建设项目“双月”攻坚行动,健全重大建设项目“分类分层分级”协调机制,坚持一线推进、专班推进、比拼推进,全力攻坚省、市重点项目建设。1-6月,我市116个省“千项万亿”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49亿元;313个“百项千亿”续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33.5亿元,完成率77.1%;197个“百项千亿”开工项目,已开工136个,开工率69%。
要素保障持续增强。资金保障方面,第一批专项债项目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数居全省第1,获批额度居全省第1。深入开展银项合作,向全市银行机构推荐具有融资需求的84个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方面,3个项目第一批省重大产业项目,新增中央加大建设用地保障力度的国家重大项目5个。用能保障方面,加强能耗指标统筹,重点保障重大产业项目能耗指标。
(二)促转型,持续培育发展动能
新兴产业提速发展。印发实施《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计划》,1-6月,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899.5亿元。战新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2.1%,居全省第6。加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算力等产业领域重大项目谋划、申报力度,谋划提出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政策。
核心产业加快突破。加快构建“核风光水蓄氢储”新能源产业全链条,新能源规上企业751家。1-6月,全市新能源产业链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8.4%;签约亿元以上新能源项目23个,总投资324.78亿元。国能梅屿储能项目投产并网,苍南1号海上风电二期、温州瑞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实现开工,华东深远海风电母港建设前期工作加速推动。编制《温州市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着力打造“三核心+五特色片区”的八大新材料产业生产基地。1-6月,新材料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84.6亿元。
现代服务业稳步复苏。深入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百千”工程,狠抓41个省重大项目建设,1-6月投资完成率、新建项目开工率均居全省第1。紧盯核心指标,实施六比竞赛“强镇”比拼。出台《2024年市促消费十件实事及分阶段工作任务清单》等政策举措,依托以旧换新政策,举办汽车主题促消费活动10场以上,助力提升汽车、家电等权重消费和大众消费。丰富文旅体育消费场景,提升入境消费便利,发挥全市演艺经济带动作用,全面挖掘消费潜力。上半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457.9亿元,增速居全省第7;1-5月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速22%、类增加值增速26.8%。加快推动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印发《建设世界一流强港金南翼 打造东南沿海大商港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温州市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等方案,温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入选2024年国家建设名单。
海洋经济提升壮大。成立温州市海洋经济发展局,印发《2024年海洋强市建设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及重大项目实施计划》,我市18项重点任务及60个重大项目纳入海洋强省建设清单计划。上半年,172个海洋强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53.8亿元、完成年度目标70.9%。积极推进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优化提升工作,金风科技在海洋强省建设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龙港渔港经济区入选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试点。《聚力新能源 抢抓新风口——温州市蓄势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获《浙江信息》刊发。
(三)优环境,全面激发经济活力
战略平台高位推进。集全市之力高质量办好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获省高度肯定。提出沪温合作27类事项,主动接轨大上海,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印发实施《温州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统筹推进33项市级重大前期课题研究,梳理形成温州市争取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的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等3张清单。编制《金丽温开放大通道温州市建设规划》,指导乐清开展综合性战略平台方案编制。编制《温州民营经济再创辉煌 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问题清单》。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高质量承办全国民营经济现场会,得到与会嘉宾一致好评,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有力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出台实施《2024年温州市营商环境评价对标提质实施方案》,持续推动企业群众办事更高效更便捷。温州“构建‘数据得地’365新机制”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情况交流(第10期)》刊发推广。
体制改革多点突破。《优环境 调结构 破壁垒 强改革 全力打造扩大民间投资温州样板》获全市改革突破金奖。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获2023年度温州市改革突破奖铜奖。稳步推动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出台《温州市迎峰度夏(冬)电力保供补贴实施方案》,充分挖掘自备发电机组、用户侧储能顶峰潜力,有效缓解电力供需矛盾。
(四)抓共富,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印发实施《加快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市域样板的工作方案》,低收入家庭分层分类救助帮扶试点列入浙江省向国家民政部重点推荐名单,泰顺县搬迁群众高质量就业等2项工作列入省级共同富裕典型经验认定名单,鹿城慈善体制机制改革列入培育名单。持续推进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一县一业”,提速打造泵阀、时尚轻工、绿色能源等百亿级主导产业集群,1-6月,山区五县实现主导产业规上产值超270亿元,完成生态工业等“四大千亿”投资超400亿元。深化推进“山海协作”,1-6月,实现山海协作产业项目(含续建)33个,完成投资额64.77亿元。全面推进对口工作,“瑞安南部共建城市书房”等3个案例获省对口区域办刊发录用。
城市能级品质持续提升。锚定“强城行动”目标任务,全力打造功能优化行动10项标志性成果,扎实推进32项计划任务和15个标志性引领性项目。举办2场“强城行动”功能优化专题培训班。统筹推进龙平苍一体化发展,编制《龙平苍一体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施方案》《2024年龙平苍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梳理形成重点项目清单和问题清单。全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列入省县城承载能力提升项目数、年度投资均居全省第一。扎实推动龙湾中国眼谷小镇、瑞安汽车智配小镇等特色小镇命名攻坚。
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扎实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57个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居全省第1。出台《“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人口高质量发展2024年工作要点》《社会事业改革专项小组2024年工作计划》,开展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重点推进城市(2021-2023年)总结评估。积极向上争取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国家试点城市。全力做好能源稳价保供,持续推动充电设施建设,乐清市柳市镇、瑞安市曹村镇入选国家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推广名单。扎实做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组织签订市县年度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书。常态化开展重点民生商品价格监测工作,有力保障物价平稳有序。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是高效推进“十五五”规划前期工作。针对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关键性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高质量形成一批“十五五”规划重大前期课题研究成果。进一步细化梳理争取纳入国家、省“十五五”规划的重点事项(项目),积极向上做好对接,争取更多上位规划支持。
二是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全力破解要素瓶颈制约,切实保障各类项目顺利推进。积极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动态跟进国家最新政策动向,持续加大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资金等项目谋划储备。进一步发挥省“千项万亿”项目土地保障机制作用,支持项目直接融资、接轨新机制和银项对接,解决“用地难、融资难”问题。全力保障全年新增重大项目用能200万吨标准煤以上。
三是聚力抓好经济指标增长。锚定冲刺“双万”城市的目标要求,保持主动抓、抓主动,具体抓、抓具体的工作强势,坚持月月对账、周周研判、天天破难,加强对重点指标、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动态监测、预警提醒和帮扶指导,强化关键指标、薄弱环节和重点项目的调度分析,确保完成年初全市国民经济计划下达的目标任务。
四是超常规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坚持大抓投资、抓大投资的工作力度,全力推进重大项目攻坚,切实发挥省市县三级“三分”协调机制作用,开展滞后项目提速攻坚、省“千项万亿”和市“百项千亿”开工攻坚、续建促进度攻坚战等八大攻坚战。加大投资滞后地区和关键结构指标“一对一”指导督促力度,进一步压实属地和各职能部门责任,特别是“三区两市”等重点地区,推动项目加快开工、投资放量,确保达到既定目标。要聚焦“十五五”规划以及交通、能源等领域加大项目储备力度,确保投资可持续增长。
五是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计划,建立健全战新重大产业项目计划跟踪反馈机制和问题动态解决机制,力争2024年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超7000亿元。聚焦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世界一流新材料基地建设,力争新能源、新材料全年规上工业产值分别达1700、750亿元以上。全力争取华东深远海风电母港落地温州(洞头),着力构建风电一站式全链服务。加速推进绿能循环经济园等重大产业项目前期工作,金风科技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创建新材料领域省级以上载体2个以上。组织申报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两业融合试点,力争新增科创平台4个以上。全力争取龙湾新能源装备产业纳入省第五批万亩千亿建设培育名单。
六是聚力抓好服务业集群发展。深入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百千”工程,滚动推进41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聚焦“一地一业”,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确保完成服务业企业小升规150家目标任务。建立领军企业培育库30家,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难题。探索开发“视听+文旅”等新型消费路径,全力推动新型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科学编制《温州市粮食物流核心枢纽建设方案》《温州市城郊大仓基地建设方案》,加快推动物流降本增效。
七是持续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深入实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倍增行动,突出抓好172个海洋强市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投资500亿元以上。印发实施《温台沿海产业带高质量发展规划温州实施方案》,谋划争创省海洋产业提质增效倍增平台,高质量完成海洋强市年度目标任务,推动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增速高于GDP增速一个百分点以上。
八是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强力推进功能优化行动,加速提升大都市区综合能级和中心城区首位度,建好长三角“南大门”。深化嘉定、松江跨区域科创园区等项目共建,加大力度推进沪温两地深化合作。加快三批省级共富试点和首批市级试点建设,争取新一批省级典型经验认定。聚力缩小“三大差距”,持续深化山海协作工程,加快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全年力争完成生态工业等“四大千亿”投资超千亿元,保持山区5县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平均。高质量推动对口工作,全力打造独具温州特色的标志性成果。
九是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争取全国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全国营商环境改进提升等“国”字号改革试点。加大向上对接力度,争取省级层面早日出台《温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民营经济再创辉煌 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工作方案》。高效推进17项“两新”工作任务,滚动建立“四张清单”,及时总结提炼典型经验做法,打造具有温州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争取获得国家、省级肯定推广。持续推进“信用温州”建设,精心组织开展“8·8诚信日”系列活动,优化公共信用修复,拓展信用惠民便企应用。
十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推动“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公共充电枪3600把,其中乡村地区新建1850把。完成乐清市、永嘉县、平阳县示范样板县创建。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测预警,维护市场价格稳定。扎实推进能源保供,全力做好迎峰度夏、度冬电力保供工作。